阿美族文化的發源地:奇美部落

奇美部落位在花蓮海岸山脈深處,恰好介於花東縱谷與太平洋岸之間,是阿美族的文化發源地,阿美族的祖先從聖山遷移下來的第一站,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奇美部落的名字(阿美族語kiwit),源自一種強韌的藤蔓蕨類植物kiwit(海金沙),象徵堅毅的生命力。早期因為奇美交通不便,部落接受現代化與漢化很晚,一直處於傳統封閉的狀態。一直到1964年才有電,1986年部落聯外的瑞港公路才開通,1980年代,部落居民仍普遍居住在傳統的茅草家屋裡,到了1992年才有電話。也因為如此,奇美部落仍然相當完整的保存許多傳統的智慧,年齡階級訓練的機制也依然嚴格的傳承下去,儘管發展較緩慢,但也因此有了摸索與反思傳統文化與現代觀光如何結合的空間與時間。奇美的傳統文化不是老人家口中的傳統文化,依然是活生生的阿美族傳統文化,具生命力的傳統文化。

奇美部落

部落工班齊心協力  有機農業生根發芽

近年來,奇美部落在行政院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的輔導下投入有機農業, 2015年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執行「推動有機農業六星加值計畫」,選定奇美部落做為試點,與部落共同攜手在花東地區推動產業六級化的工作,開發友善栽種「山羌紅豆」品牌,並採集刺蔥等傳統野菜做成野菜水餃;;2016年,花蓮奇美部落與花東菜市集攜手合作,在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輔導下,契作有機玉米,提升收購價格,一起討論與克服採收、烘乾、倉儲等玉米產業鏈的困難,提升原料品質,透過加工提升價值,共同開發第一支「山豬壞壞微甜椒鹽玉米棒」產品,希望能帶動擴大有機栽種面積,提升農友收入,在海岸山脈的中心點,兼顧山豬、環頸雉、山羌、食蟹獴、台灣獼猴等的生態多樣性,與部落有機農業共榮。

有機玉米田

有機栽種過程中,因為周圍環山的自然環境,不使用農藥的玉米就成為山豬與猴子們最美味的佳餚。農人們一邊頭痛農作物大量受損,卻也邊苦笑看著田裡生態環境一天一天變好,各種鳥類都來築巢,思索著與動物們共存共榮的方式。討論的過程裡,大家一邊抱怨著聰明的山豬難防,希望山豬手下留情,多留下一些玉米,於是我們靈機一動,一起發想了「山豬壞壞!」為玉米棒命名,表達友善栽種農友又好氣又無奈的心聲,也呼應著部落的另外一款好產品「山羌紅豆」。

 

採收、烘乾與倉儲的挑戰    合作重建雜糧產業鏈

熬過每年夏天必定光臨花蓮的颱風,以及部落「動物園」山豬、猴子、山羌們的洗禮,有機玉米終於含淚採收了,然而,因為部落位於偏遠的山區,交通狹窄而曲折,栽種面積也還不夠大,許多大型農機具的業者往往不願意載設備上山,因此族人們必須團結起來以人工採收,再用好不容易請來的脫粒機處理;由於在附近鄉鎮仍找不著專門烘乾有機玉米的烘乾場,避免與慣行農法的玉米交叉污染,同時產量也還無法達到夠大的經濟規模,族人只好再跟老天賭好天氣日曬,靠著老人家的智慧拿捏乾燥程度,兼顧後續要製作玉米棒原料的保存條件。

曬乾並人工挑選去除壞粒與雜質後,趕快用真空袋抽真空加脫氧劑,放入冰箱保存,避免玉米受潮或產生質變的風險。奇美部落有機玉米產業鏈的生產、採收、烘乾、儲存、運輸、加工、倉儲、銷售,每個環節我們都與部落一一面對,希望在未來能夠提升設備產能與品質,重新把產業鏈給建立起來。有你的支持,奇美部落與花東菜市集一定會努力做到的!

 

透過產品支持與更認識奇美部落

我們也希望透過這個產品,能讓更多人認識花蓮奇美部落古老深邃而迷人的阿美族文化,以及數十年來部落與社區營造的自主精神,同時邀請您來部落走走,參與文化泛舟、漂漂河、風味餐等深度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