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嘉銘-生物學碩士當農夫 安心的中藥自己種
在花蓮吉安大馬路旁的有機田區,側欄掛著碩大的生物科技公司名稱及紫錐花字樣,揭示其與農場的合作關係。走在田埂,一旁是繁密的紫錐花叢,粉紫色的花瓣和酒紅色的椎狀花蕊相當醒目,黃嘉銘熟練地從某個角度拔下花蕊,讓我們剝來吃,口中出現持久的麻刺感。 原產地在北美洲的紫錐花是歐美必備的保健食材,黃嘉銘看好它的發展潛能,在從農第二年就投入種植。除了紫錐花,也栽種丹蔘、當歸、薑黃、食用百合、洋甘菊、白鶴靈芝、刺五加等保健作物。 (閱讀全文...)
花東小農誌
在花蓮吉安大馬路旁的有機田區,側欄掛著碩大的生物科技公司名稱及紫錐花字樣,揭示其與農場的合作關係。走在田埂,一旁是繁密的紫錐花叢,粉紫色的花瓣和酒紅色的椎狀花蕊相當醒目,黃嘉銘熟練地從某個角度拔下花蕊,讓我們剝來吃,口中出現持久的麻刺感。 原產地在北美洲的紫錐花是歐美必備的保健食材,黃嘉銘看好它的發展潛能,在從農第二年就投入種植。除了紫錐花,也栽種丹蔘、當歸、薑黃、食用百合、洋甘菊、白鶴靈芝、刺五加等保健作物。 (閱讀全文...)
花蓮玉里赤科山因為不如六十石山較為平緩好駛,加上沒有較為開闊的金針花景緻,遊客相對稀落。車子在山中斜徑往上旋升,停在高寮村的吟軒茶坊前,不笑時頗為嚴肅的主人黃明傼前來迎接,棕黝膚色襯著齒白,桌上擺了待客用的現泡小油菊茶。 在山中儉居的他起初並不想種小油菊,一日吳寶春來訪,將他的小油菊寫入書裡,又加上一些媒體露出,小油菊名聲才傳出偏山,在平地廣傳。如今,除了家傳的金針事業,也兼售茶葉、手工黑糖等產品。 (閱讀全文...)
有機與自然農法 推動生態旅遊 吟軒茶坊主人黃明傼叔叔與林秀桃阿姨,早年和花蓮赤柯山大部分的金針農民一樣,以種植金針為生,赤柯山的金針產業曾經盛極一時,躍居台灣三大金針產地;然而,民國85年鼎盛的金針產業,卻因為外來進口劣質品混充、加上媒體揭漏製作過程添加大量二氧化硫,導致產業一夕崩盤。 他們於是開始轉向有機與自然農法,製作無硫金針,更開始研究生態和辨認動植物,推動生態旅遊;近年則積極栽種有機甘蔗,以手工古法,熬煮有機蔗糖,有機洛神花,有機台灣油菊,週末更時常北上花蓮及台北小農市集推廣理念,或是接待來自都市的朋友們體驗手工黑糖DIY。若有空來花蓮赤柯山「吟軒茶坊」作客與體驗農事,您可感
阿美族文化的發源地:奇美部落 奇美部落位在花蓮海岸山脈深處,恰好介於花東縱谷與太平洋岸之間,是阿美族的文化發源地,阿美族的祖先從聖山遷移下來的第一站,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奇美部落的名字(阿美族語kiwit),源自一種強韌的藤蔓蕨類植物kiwit(海金沙),象徵堅毅的生命力。早期因為奇美交通不便,部落接受現代化與漢化很晚,一直處於傳統封閉的狀態。一直到1964年才有電,1986年部落聯外的瑞港公路才開通,1980年代,部落居民仍普遍居住在傳統的茅草家屋裡,到了1992年才有電話。也因為如此,奇美部落仍然相當完整的保存許多傳統的智慧,年齡階級訓練的機制也依然嚴格的傳承下去,儘管發展較緩慢
農銘有機特用作物農場 嘉銘放棄投入高薪的生物科技業,回到故鄉花蓮,投入無毒農業。 嘉慶辭去了在中南部三班制工廠的工作,返回故鄉吉安,從八分田開始一起打拼! 黃嘉銘和黃嘉慶兩兄弟,和我們(花東菜市集)同樣來自花蓮吉安鄉福興村,他們老家的三合院,距離我們老家的三合院,大約腳踏車10分鐘車程。 嘉銘從小對螞蟻非常感興趣,一路唸到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專門研究入侵紅火蟻,但因為常常接觸化學藥染,退伍後,他決定放棄投入高薪的生物科技業,回到故鄉花蓮,投入無毒農業。 從小沒有拿過鋤頭的嘉銘很有理想,返鄉就是要從事高難度的無毒農業,因此他在當兵期間,就到處拜訪學習,最後選擇花蓮農業改良場推廣的保